個人覺得中文應該譯作失去名字的女神比較合適...
這套劇收視只得單位數, 但第一集的感覺沒有想像中差...
內容講述侑子當上了全職媽媽之後, 漸漸投進媽媽的圈子, 發現自己跟大家在教育子女的方針上的分別...
這套劇的方向比較負面黑暗, 每個媽媽都有著自己的困擾, 有人無錢充大頭, 有人受丈夫制肘著經濟, 有人富有但跟丈夫關係疏離...
由於教育的方針不同, 侑子兒子健太雖然最健康正常, 卻遭受同學們的排擠...究竟是之後的發展是侑子漸漸讓媽媽圈裡的人改變, 還是侑子被同化?
估計之後的發展可能成為雙重欺凌故事, 母親和兒子同時因為背景和想法跟身邊的多數背道而馳而產生排擠和杯葛...媽媽們的困擾都是常見問題, 沒有太大驚喜, 倒是教育方針上的取向, 非常貼近現實...媽媽圈子裡都為兒女考名牌小學而努力, 上補習班, 又學很多別的東西, 跟香港的家長無異, 但這種教育之下成長的小孩是否健康, 倒是值得反思的...像健太的同學們都懂得寫漢字, 又用英文單詞玩接龍, 相比健太只會寫平仮名, 用日語單字玩接龍, 對於考小學是有優勢, 但每件事都比人快一步, 把所有學習都推前是否一件好事?
我不知道現在的教育制度發展到甚麼程度, 從前的中學時代, 我不是名校出身, 沒有名校的壓力, 是band1的英文中學, 成績屬於中上, 身邊的同學都是草根或小康之家為主, 學樂器的是有, 但少於半數, 成績不過不失, 會考雖然不會有十優狀元(因為我們只讀八科), 但班內手拿一兩個A以上的人倒是不少, 之後進大學, 畢業後還不是好好的有份工? 我在想, 如果不是追求最top的那幾間名校, 是否不上play group, 不上pre-nursury, 不學樂器, 也可以讀得到不錯的中學? 還是現今教肯制度已經扭曲到全以"技能"去評核一個學生?
內容想帶出的深思應該不錯, 而收視成績欠佳, 參考到日本觀眾的部份意見, 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內容太沉重, 大家在災難過後不太想看這一類的題材, 另一個原因是聞說對東京都外的家長, 連小學都追求名校這類問題的共鳴較低...
媽媽們的選角都不錯, 木村佳乃很有高貴的氣質, りょう的職業女性也是非常稱職, 杏這麼年輕就當媽媽角色算有點驚喜, 我覺得她演媽媽比學生更討好, 可惜主角的小孩不太可愛, 吸引度有限, 所以暫時對這一套還是觀望態度...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